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广泛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战争爆发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在国际社会里,伊拉克战争被认为是缺少合法性的侵略战争。《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明文规定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的国际公约。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缺少合法性,而且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美国把“先发制人”战略视为合理的“预防性自卫”战略,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联合国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

——摘编自李翠亭《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冲击。
2023-04-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以内部派别之争以及大国的角逐,使中东一直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地区之一。随看冷战的结束、大国利益关系的调整,巴以和平进程在大国尤其是美国及国际社会的干预下,虽然取得了像沙龙政府加沙撤离的重大突破,但未能最终解决。

在冷战时期,美国始终拒绝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将其与恐怖组织相提并论,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嗤之以鼻。1985年12月16日,美国驻突尼斯大使同巴解组织代表举行首次会晤,打破美巴长达40多年的对峙僵局,也拉开了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序幕。1991年11月到1993年9月,阿以双方进行了11轮谈判,虽成效不大,但使巴以之间由过去的冲突状态走向和平解决的轨道上来,开启了巴以和平进程的大门。

——据王新国、蔡昌卓《后冷战初期美国国家利益与巴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长期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巴以冲突和平进程。
2023-09-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其位于阿根廷东南端的南大西洋水域,距离英国本土约1.3万千米,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千米。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英国和阿根廷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并时常发生冲突。1982年3月,事态急转而下,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岛上的英国驻军。3天内,英国发动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经过40多天激烈的海陆空战斗,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750名阿根廷士兵和236名英国士兵阵亡。

材料二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主权的不确定而引起战争,所以主权争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许多人明确主张马岛主权应属于阿根廷;阿根廷学者博洛尼亚将争端追溯至殖民时代;也有学者认为,在不受限制的军人执政这一病态体制之下,军政府急需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发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又指出阿根廷强烈的亲西方政策导致自己过高地估计了美国的重要性,所以在决定“侵略”时显得有恃无恐。尽管视角不同,但这些学者都认为这场战争从阿根廷方面来看是必定要发生的。

——摘编自赵万里《关于马岛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所带来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