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官吏的差遣中,完全是论资排辈,因此许多官吏是“安然而莫有为”。王安石主持变法以来,尽量使官员能专于一门,精于一行,并以“治状优异”、“职务粗治”、“临事弛慢”作为考课官吏的三等标准。凡政绩优异者,则提拔增秩;凡庸碌无才者,则降资惩罚。王安石还从中小官员中提拔了一批勇于有为、志于改革的官员到上层机构中来,甚至还将精通商业管理的平民魏继宗破格选拔到“市易司”中专门从事商业管理工作,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王安石的多次建议下,宋廷制定了吏禄条法,在增加八、九品官员俸禄的同时,陆续对各级官府的胥吏实行赋禄制度,使这些低级官吏直接得到改革的好处,成为变法的积极支持和执行者。

——摘编自李华瑞等《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万历元年,张居正上疏请求实行考成法。考成法以《大明会典》中的有关条文为依据,要求各级官吏遵循其中明的旧幸。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各衙门对于转来的各类文书,都要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建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有长期积欠不实行的,随即举劾,考成法实行后,出现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崭新局面。同时,张居正对于违犯法律的豪右不肯稍加宽贷,即使谤议四起,张居正也不为所动,终于使他们开始了解法律的威严。张居正掌握了举荐人才的大权之后,坚持以功实为准的原则,不为虚名、资格所限。他所选用的王崇古、方逢时等人,在任职期间都颇有建树,为推行其改革措施立下了汗马之劳。

——摘编自晁中辰等《中国改革通史·明卷》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政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与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共同作用。
2 . 北宋苏辙认为:“富民之家,取有余以贷不足。虽有倍称之息,而子本债,官不为理。偿还之日,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州县晏然处曲直之断,而民自相养,盖亦足矣。”苏辙的主张(     
A.促成基层市场繁荣B.与王安石变法方针相左
C.导致土地兼并严重D.强调国家干预民间借贷
2024-01-08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3 . 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写道:“所谓举天下之役,半在于河渠堤埽者”。下图为卷埽示意图,其用途是
A.引导轮船航向B.保障生态环境C.清理河道淤塞D.驱动船只运行
2022-0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曰:“已今出钱免役,又却令保丁催税,失信于百姓。又保正只合令习兵,不可令武事。”安石曰:“保丁、户长,皆出于百姓为之。今罢差户长充保丁催税,无向时勾追牙集科校之苦,而数年或十年以来方一次催税,催税不过二十馀家,于人无所苦。若谓保丁只可令教阅,即《周官》什伍其民。有军旅,有田役,至于五沟、五涂、封植,民皆有职焉,若止令习兵,不可贰事,即不知馀事令谁勾当。”安石曰:“先王作法,为趋省便,为趋烦扰?若趋省便,则全周公时极为省便,然尚不能独令习兵而无贰事,则今日欲止习兵,无贰事,恐不可得。”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免役法与保甲法的关系,指出宋神宗与丰安石的观点有何不同,概括王安石持其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此举带来的不利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北宋的内外窘境,王安石敏锐地观察到财政困局与社会危机的根源所在,认识到北宋原有的财政体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王安石变法首先主张裁兵,实行“裁兵法”……变法期间对州县等行政机构也进行了合并和裁剪。王安石变法的另一主张是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一方面裁减官绅豪强大地主和豪商富贾们所享已久的特权,限制他们非法积累财富的“自由”;另一方面,将财政支出用于有利于“减贫济贫”小微民营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造福百姓生计、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王安石深知,北宋的社会危机关键在官僚队伍,根源在思想认识。因此变法的关键是国家官僚队伍的建设,而变法的基础则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培训与教育。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说明王安石变法是如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和加强官僚队伍建设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1-06-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