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到2016年底,河南省兰考县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3万户、7.7万人减少至1047户、31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4%,115个贫困村有114个实现退出。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9.4%。这些成就(  )
A.说明居民消费结构得以改善B.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C.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D.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2 . 1994年国家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在全国范围实行税制调整,确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劳务税制,改革所得税制。此次税制调整(     
A.适应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B.突破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
C.宣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D.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60年,许多参与“一五”计划时期扩建玉门油田工程的骨干参加大庆油田会战,后来,在建设大港油田等工程中,许多骨干又是从大庆油田来的。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成效B.国家工业化的成功实现
C.当时经济体制的独特作用D.油田开采技术不断提升
2024-0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历史试题
4 . 1985年,《农家历书》刊登《新式家具简介》一文,介绍了一种墙上挂架,其优势是“省钱省力、简单大方、利用空间”,挂架两侧对称悬挂着“政策落实千村暖,勤劳致富万户欢”书法作品。这表明(     
A.改革开放民众认可B.党的政策使民生改善
C.新式家具实用舒适D.农民的追求不断提高
2024-0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61年春天,安徽各地农民普遍要求实行“责任田”,到年底,91%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在广东等省、区也不同程度推行了生产责任制。这种制度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总路线要求B.中共实行“八字方针”
C.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D.彻底解决了经济困难
6 . 下图分别为《人民画报》1953年、1954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反映了当时(     
A.展示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形象B.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新风貌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突破D.构建增产节约相结合的机制
2024-0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79年,借鉴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管理经验,深圳建设了政府适度放权的蛇口工业区,以摆脱旧体制束缚。建设蛇口工业区是为了(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模范式工业区D.利用外资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2024-0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之不竞,始焉起于黄袍加身而上位的太祖之猜忌也。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大量养兵。荆公(王安石)立志改变“弋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公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不多),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 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农业的发展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存在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严重平均主义等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比较缓慢。1978年,全国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之不竞”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为改变“弋百年之积,惟存空簿”而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2024-01-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校教研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024-01-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024-01-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