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对于中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在清政府看来,条约只是用以杜绝洋人窥伺、防止别生枝节的特殊手段,“中国现在之所以驾驭该夷者,全凭和约各条向其裁制,各省必须一律坚守,方可示诚信而期折服”。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到了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B.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安全
C.坚持用条约方式维护国家利益D.尚未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
2 . 鸦片战争后不久,英国丽如银行,麦加利银行在香港设立,随后在各口岸开设了分行;鸦片战争后,英国汇丰银行在香港设立。随后在上海、天津等地设立分行。英国的这些银行(     
A.有助于英国对华贸易地位的提升B.说明对华资本输出成为时代主流
C.反映出英国在华设立银行的优势D.实现英国对中国近代金融的垄断
2024-04-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棉布商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各进销环节已基本建立,形成了一个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销售网(见下图)。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材料中提炼信息,概括一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特征概括符合史实,理由说明充分。)
2024-04-01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郑观应在《易言·论传教》中指出,洋教士“侦探华人之情事,欲服华人之心。阳托修和,阴存觊觎”,认为“传教之害,倍于通商”,主张严禁洋人传教。这反映出郑观应(     
A.倡导中国传统文化B.抵制“中体西用”的思想
C.反对外国文化侵略D.要求建立平等社会秩序
2024-03-0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出现一些新变化,如个体家庭开始使用近代机器工业提供的拉梭机、铁轮机和手织提花机进行纺织,为近代火柴业的生产提供糊盒、装盒等服务。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家庭手工业(     
A.制约着现代工业的发展B.突破了家庭生产的规模
C.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融入了世界工业化大潮
6 . 雍正、乾隆年间,白银与铜钱兑换价格保持稳定,一两白银兑换价格不超过一千铜钱。嘉庆到咸丰年间,白银与铜钱价格出现波动,顶峰时期,一两白银可兑换三千铜钱。咸丰、同治年间,每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到6000铜钱的数额。这一变化(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缘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C.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进程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8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
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9 .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可是当时的人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这说明“当时的人”(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已有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顽固坚守闭关锁国政策D.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2023-12-04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所依赖的外交决策机构是军机处,外交决策方式以“奏折朱批”为主;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所依赖的决策机构是带有临时性的钦差大臣兼地方封疆大吏,地方督抚参与外交决策。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中央政府决策权呈下移趋势B.清政府开始接受近代外交理念
C.清朝传统华夷秩序观的崩溃D.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