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学者陈旭麓在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 走”传统英雄主义观时说道:“叶名琢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关于“时代的悲剧” 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   
A.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B.陈旧破落的武器装备
C.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D.战和不定的战术策略
2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商品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2018-04-05更新 | 488次组卷 | 23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新余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示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列强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A
B.B
C.C
D.D
6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018-10-11更新 | 420次组卷 | 17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
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
8 . 美国人亨特夫在1852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今天,我陪同夫人、新加坡约翰斯顿公司的瑞德、旗 昌洋行的奥恩以及吉布-利文斯顿洋行的吉布参观了广州城的五仙观,观赏了五羊石。”据这段记载可知        
A.政府还未认清列强侵华本质B.不平等条约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
C.说明清政府放开了外贸限制D.列强已经获取了在华永久居住权
9 . 英国一位作家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帐了。”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是指
A.澳门岛B.香港岛C.台湾岛D.辽东半岛
10 . 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