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曾国藩家书记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材料表明
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B.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做出妥协D.清政府试图办洋务以自救
2020-07-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感到不满意的是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材料中的战胜国不满意主要指的是英国
A.未实现占领中国大片领土的野心
B.未实现控制清政府的愿望
C.未达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3 .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2018-09-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九周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人民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前赴后继、英勇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文中所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2011年11月2 日北京精神的表述语发布(如下图)。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北京在历史上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请结合近代北京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最少举出两例)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国政府为此作出了怎样的实践?有何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
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
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
A.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18-04-16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第一中学高中部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的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8 .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 姚公鹤在《上海夜话》中说:“邻近租界的华资企业,也有可能间接得到租界庇护的好处。因为当国内发生骚动或叛乱之际,他们也可分享到外国炮舰和军队的保护,不受……这些地区的威胁。”材料认为上海商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
B.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C.列强的直接军事保护
D.最早开埠通商的机遇
2018-09-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2
10 . 屈文生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

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
A.中英两国君主的政治地位不同
B.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
C.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针锋相对
D.清朝否认英国拥有香港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