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7-03-10更新 | 29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 . 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4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2016-11-27更新 | 37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天津
6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
7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B.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导致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8 . 清朝旧制规定:“凡帝王有失国之寸土地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下列清朝皇帝最早可能无此碑的是
A.嘉庆B.同治C.道光D.咸丰
9 .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6-11-27更新 | 33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