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D.《望厦条约》
2021-01-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摘编自《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部分内容,其共同之处在于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 . 如图所示是2010年10月漫画艺术家朱根华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幅漫画。该漫画揭示了鸦片战争后
A.中国成为鸦片的主要倾销市场B.侵略者武力逼迫百姓吸食鸦片
C.清政府成为西方的“代理人”D.西方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4 . 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的行动有哪些?
2021-01-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外)历史试题
5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这一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一战争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B.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021-01-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遭受展的历史时期,大英帝国使用武力,对中国实施“炮舰外交”,打开了中国大门。这反映在
A.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B.我国开始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
C.中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2020-12-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哪一方面没有发生变化
A.社会性质B.经济结构C.政治制度D.思想观念
9 .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大规模海上入侵,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劳师远袭的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同西方入侵者顽强斗争的第一次实践。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