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2 . 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永久居住及租地权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 .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D.协定关税
4 . 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 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
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史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震撼远东和全球的表现。
7 . 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 . 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
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
2016-12-13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内地传教权C.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10 . 早在1830年,就有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议会,要求英政府“采取与英国国家相称的决定,并占领中国沿海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对华贸易。这一目的最早实现是在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