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2 .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B.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C.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D.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2019-03-17更新 | 473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3-24高二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签订后,英方代表感叹道:“所拟的尺度……对于进口商,竞比商人们本身所敢于提出的,还要更加有利一些。”该言论从侧面反映出(     
A.清廷主权意识的淡薄B.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C.朝贡贸易传统的延续D.中国主动适应世界市场
2024-01-17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开放沿海一系列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口岸城市的兴起(     
A.是欧美列强殖民侵略的产物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D.为民主革命转型提供了条件
2022-12-28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金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而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组织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馨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推动因素。
7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2017-09-08更新 | 714次组卷 | 6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届九年级5月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是特指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及其意识形态的总和。从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潮,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都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矛盾深化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产物。由于社会进程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产生于这块社会土壤中的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夕至1894年土丝出口量、内销量、总产量表。(单位:千关担),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土丝
出口量
土丝内销量土丝
总产量
%
出口绸
(折丝)
内销绸
(折丝)
合计%
战前9.0014.064.3450.6355.0085.9464.00100
1894年60.6844.0722.0954.9177.0055.93137.68100
增加51.6830.0117.724.2822.00—30.0173.68
A.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地位随着列强侵略而改变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农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影响
10 . 有研究鸦片战争的文章,题目有《清朝技术派官员分析鸦片战争:火炮命中率低》《清代迷信多:鸦片战争主将收集粪尿对敌》。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装备的差距太大B.清军将领指挥技术落后
C.中国经济水平总量小D.封建制度下中国的落后
2022-0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