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1 . 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天朝上国”意识浓厚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D.积极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2 . 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     

A.割地赔款B.五口通商C.协定关税D.公使进京
3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
2021-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   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摘自《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给中国主权带来的破坏。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请指出“新阶段”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 .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蒋廷敲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到国家兴亡”,该书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摘编自《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中国近代史》推介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人了封建主义禁铜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特征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
8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B.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C.1900年-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D.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英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极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熙皇帝虽不是“西学中源”说的首倡者,但是他的提倡却极大地影响了这一观点的传播。黄宗羲肯定“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王夫之承认西学多“剽袭中国之余绪”。

——摘编自葛荣晋《“西学东渐”与清初“中西会通”的科学观》

中西学并举的典型做法是将中西学知识分别按照其各自分类体系合并到一个新知识框架之中。如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将知识分为中学”“西学两类;1883年王韬在《变法自强》中提出的八科方案,将知识分为文学(中学四科)和艺学(西学四科)两类。

——摘编自郑云艳《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学者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2020-01-18更新 | 411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