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注:这里的“中世纪”喻指“中国的封建社会”)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 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017-10-26更新 | 362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
5 . 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A.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6 .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2017-06-14更新 | 552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于《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希望的是把条款中的“割让”一词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晚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认为丢失香港影响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8 .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D.义和团运动
9 . 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猛烈扭转
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10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