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2022-02-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形成了劳动力输出的“苦力贸易”使华工厂布于美洲和大洋洲。由此可见“苦力贸易”
A.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B.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C.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与保留
3 . 下图所示为1840~1860年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总值情况(英镑)。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增加得益于
A.英国获得在华设厂合法权B.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
C.英国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D.英国在北京设置了使馆界
4 . 咸丰八年所定英国条约第十六款载:“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涉及
A.永久居住权B.协定关税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5 . 包含“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割香港岛给英国”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 .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中,英国输华的棉纱由260万磅上升到290万磅,增加不过10%,而棉布则由310万匹下降到200万匹,减少30%以上。导致这一贸易结果的根源是
A.中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B.英国商品不适合中国民众需求
C.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后国民的购买力下降
7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获取了内河航行权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8 . 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内部有人认为中国可借此获得许多实利,如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较少;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可能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些认识
A.表明闭关锁国的局面尚未被打破B.未认清条约的不平等性及危害
C.反映出部分官员已具有近代意识D.误认为中国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9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10 . 近代中国海关官员的成分非常复杂,海关所有主管官员和重要职位,大抵由洋员包揽,华员只居低下职位。据1885年《新关题名录》统计,是年海关洋员共达514人,其中英国332人,德国69人,美国43人,法国27人。这反映出近代中国海关
A.由英国人完全控制B.“国际性”色彩突出
C.华员地位无足轻重D.海关领导权争夺激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