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主国家意识觉醒
2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5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商人拒绝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十三行商人在伍秉鉴的带头下,不仅仅捐款,还帮助清朝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等。这反映出
A.民族自觉意识初步萌发B.鸦片战争涉及面较广泛
C.商人群体普遍舍利保国D.清朝战前准备比较全面
4 . 某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法律基础,以中西共治为内容,以租界和海关外籍税务司的设立为标志而建立起来的。该体系只有用炮舰外交才能维持,中国的主权在条约中不断受到损害。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A.使外交近代化逐步实现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C.是传统外交的另类形式D.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文明
5 . 清政府认为中英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在他们看来,新税则避免了地方政府和官吏额外加税,税率也比先前略有提高,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会因此减少,而领事裁判权是“以夷制夷”。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防范了地方官吏胡作非为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从实际上捍卫了国家利益D.认为鸦片战争虽败犹胜
6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812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清康熙时,进出口货物税率总计10%左右。1843年后,按值百抽五交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近代外交的转型B.关税主权的丧失
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2-0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并未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B.没有促进清朝外交体制的变化
C.促使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D.有利于英国治国理念在华传播
9 .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上述内容体现了
A.美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特权B.清政府抛弃闭关锁国政策
C.美国享有了片面最惠国待遇D.近代的租界因此条约形成
10 . 据史学家研究结果显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终支出费用为3000万两,而英国对华战争支出 为421万英镑,折合中国银两为1263万两,相当于中国的40%。据此可以说明
A.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B.体制因素是清政府失败的主因
C.清朝综合实力高于英国D.英国拥有世界最强军队
2021-12-18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