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1 . 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     
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2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3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由此可见,他认为鸦片战争(     
A.加剧了清朝的阶级矛盾B.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改变了东亚原有的格局
2023-02-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5 . 1842年《南京条约》谈判时,中方代表耆英主动提出“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而英方则迎合中方心里,狡猾地提出“设将来大皇帝有所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双方的请求均得到了对方的认可。这反映了(     
A.国力强弱决定了外交成败B.羁縻政策促进了中外友好
C.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意图D.天朝观念与国际法的差异
6 .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必要之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接受协定关税D.开放五口通商
7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丝类出口由丝织品为主变成生丝为主,1860—1911年间,丝绸仅占丝类出口的17.5%,远低于鸦片战争前的63%。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低税率致使贸易陷入被动B.世界市场被西方列强主导
C.民族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D.全球市场和产业分工改变
8 . 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
C.外贸格局的剧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
9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     
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直接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
C.通商口岸传教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