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行广州外交体制,即一切外交不在京师与外人接洽,而在广州这个传统口岸由钦差大臣解决。这种体制反映了清政府(     
A.已经建立近代外交体制B.重视广州这个传统口岸
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挑战D.仍未突破传统外交体制
2023-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23次组卷 | 183卷引用:2010-2011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1841年5月,英军炮轰广州,奕山派广州知府于保纯向英军求和,并与英方代表义律签署停战协定《广州和约》,规定“所有外省清军六日内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赔款600万元。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D.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4 . 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
2022-12-06更新 | 760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5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格禁止“番妇”来华居住。1842年,《南京条约》谈判时,英方把“番妇”来华问题提了出来。清政府代表向道光皇帝请示:“今若有庐室已居其货,有妻孥以系其心,既挟重赀,又携家室,倾恋滋多,制控较易。”得到道光皇帝允许。允许“番妇”来华居住,表明清政府(        )
A.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态B.放弃了男尊女卑的儒家伦理
C.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D.致力于促进中西女性间交流
6 . 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并划定了英国人居留地,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吸引大批鸦片贩子、投机商等蜂拥而至。这反映出,上海租界的形成(     
A.为列强提供了资本输出平台B.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产物
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近代化
7 . 鸦片战争后,不少士大夫认为西方各国因为人少需要用机器弥补人力不足,而中国人多,大量剩余劳动力尚且谋生无路,用机器会让更多人成无业者,加重社会动荡,危及统治。上述材料表明,持该论的士大夫(     
A.对西方社会有较深入了解B.对落后的根源有清醒认识
C.立足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D.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8 . 清朝统治阶级认为战争的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并没有认识到这是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也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两国全方位差距造成的,而是把战争失败原因归结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外贸格局B.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并未促使清政府的觉醒D.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9 .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其中的第8款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是指《虎门条约》
B.“英国毫无靳惜”体现出英国的无私与大度
C.“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说明列强已经组成侵华同盟
D.“新恩”涉及内容模糊,有利于英国扩大侵略权益
10 . 如图为晚清时期通商口岸示意图。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B.政府日益重视海洋权益
C.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化在蹒跚起步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