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     
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
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
2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及其区位表明,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变之中所形成的初始动力是外生的,经由“口岸”传导到“腹地”,形成“点”、“线”、“面”三个层次,逐渐改变并塑造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西方侵略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B.工商业文明成为近代经济的主导
C.近代经济发展取决于口岸经济D.近代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24-01-09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本着“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的原则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以《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为据,于1854、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的要求均遭拒绝,至此以“和平”手段攫取权益的努力失败。这表明(     
A.清政府抗拒履行不平等条约B.列强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中西双方外交理念存在差异D.修约主张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
4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0年,恭亲王奕䜣将《英国续增条约》《英国据单》及《给英国执据》等文书,具折专程从北京送往在承德的咸丰皇帝。咸丰帝阅毕即发布上谕说:“所有和约内所定各条,均著逐款允准。”下列属于当年新增的条款是
A.开放五口通商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占辽东半岛D.各国军队可驻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