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材料二        瓦德西:所有中国此次所收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 》
阅读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回答中国近代备受屈辱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思潮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了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广泛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积极著书立说,并形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启蒙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高涨的背景。
2022-11-26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机构名称是什么?据图一一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地区?它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

(2)根据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天津是哪个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的?通过对图一与图二通商口岸分布地区分析比较,概括西方列强侵华呈现的趋势?

(3)材料三反映的是近代史上哪个条约的内容?为什么说该条约满足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普遍要求?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2018-0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