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5211
18646331
18735813117
A.中国失去了制海权B.中国海关日益近代化
C.中国半殖民化加深D.清政府抛弃华夷观念
2 .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清政府保留了朝贡体制下地方督抚的交涉权利,督抚不与总理衙门发生直接联系。此外,清政府还设立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作为外交的“折冲”之所,就近处理中外事务。南北洋大臣皆可直接向皇帝上奏请旨,不必经过总理衙门。清政府此举(     
A.束缚了总理衙门职能的发挥B.意在打破前朝的陈旧体制
C.利于不同部门加强分工合作D.增强了官员国家主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798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1853-1895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A.传统种植结构受到外力冲击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茶叶出口满足了西方的需求D.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023-01-15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46 年至1856 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从420万英镑涨到840万英镑,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的扩大(     
A.阻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改变列强攫取中国利权手段
C.推动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华D.瓦解中国传统朝贡贸易体系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到之处,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英法联军。这种“袭击”在英媒的大肆宣扬下,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谴责。对当时中国民众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A.盲目排外加剧中外矛盾B.是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战
C.违反国际规则而遭谴责D.有效遏制了列强的入侵
8 . 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2021-01-24更新 | 1477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齐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871年郑观应在《易言》中指出:“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造成作者忧心忡忡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后领事裁判权的实施B.《天津条约》签订后大批通商口岸开放
C.《北京条约》签订后对英支付巨额赔款D.《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商开办工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