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中“和议”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 1842年,清朝设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1861年,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海关、派出驻外使节等事务,同时置南、北洋通商大愿,由两江和直隶总督兼任,可独立处理当地对外事务。此后,其他地方督抚也可与外国谈判,订立条约。上述变化反映出(  )
①外交近代化的趋势②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中央集权受到挑战④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严重动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学论文写作

论文是史学著述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撰写一篇论文的普遍步骤如下图所示。


某校历史小组在学习中,读到这样一段材料:“中国近代是一个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该小组构思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一论文主题,并拟定了部分提纲。

第一节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二节

第三节 天国的悲喜剧

第四节 十二年之后

第五节 近代化的一小步——自强与求富

第六节 日本冲来了

第七节

第八节 庚子与辛丑

第九节 民变与革命——旧邦新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补充提纲中缺失的部分,并以提纲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
2023-05-25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法与近代中国郑观应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国际法原理》中译本),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国际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尽受其范”,列强争雄之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他将国际法规范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地位相比照,指出依据国际法原则,“定税之权操诸本国”,他国不得干涉,中国应据此要求修改条约,提高关税,“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图谋,郑观应修改自己关于国际法的文章,增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遭遇,及越南、缅甸等小国作为“太弱者”无法援用国际法自卫等事例,感叹说:“由是观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者,唯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摘编自赖骏楠《国际法与晚清中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郑观应对国际法认识的变化。
6 . 下列条款,出自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多个不平等条约,按照签订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②英国商民⋯⋯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④勘定中越边界,……指定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2023-01-0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时制作的时间轴,其中②应为(     
A.《虎门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23-0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深入中国内地,广置教堂,宣传教义,滥收教徒,横行乡里,民教纠纷不断发生。据统计,从1848年的青浦教案开始,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为止,全国各地先后发生400余起教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在近代开始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②不平等条约助长了西方宗教在华的进一步传播
③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④反洋教斗争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下图是中英签署的《北京条约》签字页,上面注明的时间之一为“大清咸丰十年”。这一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签字页
原件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签字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结束
C.影响到洋务派发动的自救运动D.见证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 1858年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写道:“中国官府惧怕我们的武力,并且对他们的正当权利一无所知,惧怕和外国人打交道。外国人变得更加猖獗,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恶行,社会渣滓都被吸引到这个国家。”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②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愚昧无能
③列强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④沿海地区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