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仅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城下之盟,还要面对德国、比利时等国来华请订商约,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进一步扩大。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逐渐深化条约认识,调整对外政策,呈现出从排斥“要盟”到严格信守,从“羁縻驭夷”到条约体制,从“惠及远人”到力挽利权的态势,商约观念亦随之萌生。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已经消除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清廷朝贡体系完全瓦解
2023-08-30更新 | 6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为应对中英两国间贸易往来中的众多矛盾冲突,制定了《户部则例·茶商禁令》等律令来打击假茶现象、指导茶商改良茶叶生产以提高茶叶质量等。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巩固了英国在华的贸易优势B.客观推动了商业贸易规范化
C.遏制了中国商品的正常流通D.实现了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2023-08-29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3 . 《京报》是明清时期刊载上谕、大臣奏章的新闻文抄。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特下谕旨:为英人递送《京报》之人,即系汉奸无疑。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恭亲王奕䜣派人将(京报》交由联军派发。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深入
C.西方列强掌握了中国的舆论导向D.清廷放松了对大众传媒控制
4 . 1878年,根据赫德的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各驻外公使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所驻国阐述中国在条约问题上的利益要求。1880年,在中德修约交涉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表示,“中国所开,德国既未能照办;德国所请,中国亦难以允行”。其后双方各自让步,签订《续修条约》。这些举动说明清政府(       
A.否定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C.开始改变传统外交观念D.近代修约意识有所觉醒
5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印度棉作为国内用棉的补充。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进口棉花减少,出口棉花增加,棉花从入超变成出超。下表为1868—1895年(部分年份)中国棉花出口情况。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中国棉花出口值(两)
1868年587821
1891年3841129
1895年11202661
A.中国外贸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C.传统经济结构日益瓦解D.兴办实业影响了种植结构
2023-08-17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1865年起,各通商口岸按照总税务司的要求,在年度贸易统计之外,另外编制年度贸易报告。海关总税务司专门发布通令,要求各关务必按时寄送年度贸易报告,如果延误,各关必须向总税务司呈递公文,说明缘由。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关税被列强所掌控B.内政外交丧失独立性
C.外贸管理趋向规范D.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7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中“和议”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 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
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9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修约交涉中,中方复照英使:“修约一事,原系两国求益之事,必当彼此审度时势,互相体谅,斟酌尽善”,“和好修约,原期两有裨益,货税有减,即当有增,方为持平之道。”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对列强破坏中国关税主权B.反对外侵的民族意识增强
C.对外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型D.与英国达成外交地位平等
2023-06-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10 .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