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英国《泰晤士报》声明:“我们应该用武力取得自由进入这个国家、自由进入1842年条约规定对我们开放的那几个口岸的权利,因为我们业已放弃那条允许外国人可以走到洋行附近区域以外去的条款,不去履行它。”与这一声明相关的战争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清朝近代政治改革运动兴起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最终形成
2023-11-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政府覆灭的数十年间,除了1864年、1872—1876年之外,其他时间均处于入超的地位,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贸易范围的扩大B.经济主权的不断丧失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强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     
A.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B.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
C.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
4 .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     
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
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
5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要求英商货船一到通商口岸必须马上报关纳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通过条约确认英商运送商品进入通商口岸,若不运往内地,则无需报关纳税。这一变化(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B.体现了晚清政府主动对外开放
C.遏制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D.促进了通商口岸间贸易的发展
2023-10-0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末进士李光汉在《前海疆·战北京》一诗中写道:“通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百惟豆麦,宫禁满兵戈。守卒开门揖,奸臣意若何?劫灰犹未冷,銮驭泪珠多!”这首诗歌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列强急于扩大侵华权益B.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C.部分国人主权观念淡薄D.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023-10-04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7 .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并设立三年的“过渡期”,期间“暂时仍以汉文配送”。1862—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由此可知,清政府(     
A.竭力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开始受到国际法的约束
C.被动接受屈辱外交现实D.对列强的依赖大大加深
2023-09-2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奏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廷仍想将其定名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经奕䜣再三恳请方才作罢。这反映出(     
A.宗藩体系彻底崩溃B.条约体系基本形成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9 . 1850—1851年,英国首相巴麦尊为逼迫清廷修约,多次叫嚣要占领长江下游地区的战略据点,“中止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的粮食运输”“切断对北京的大米供应”。这从侧面体现出(     
A.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粮食市场
B.交通命脉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C.大运河是南粮北运的唯一通道
D.长江下游地区是英国侵略重点
10 . 1860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以往总督每年可向朝廷举荐任命本省3名府县官员的传统,连续举荐从巡抚到布政史和按察使,直到更低层级官员。各省督抚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各种名目的“局”“台”“所”,所设机构仅向督抚负责。这一现象(     
A.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B.推动汉人渐成晚清政治主角
C.扩大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D.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臃肿低效
2023-09-05更新 | 2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