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法规的实行
①推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有利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③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④能够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A.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B.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
C.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
D.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

4 .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3)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2017-04-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