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使人民币很快成为全国的通货,支出的机关随之统一,但“财政的收入并未规定统一管理的办法”。按照当时的估计,1950年全国军政公教脱离生产的人员有近9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约为2%,国家支出的大部分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公粮和税收却大多掌握在区、地、市、具各级地方政府手中。中央政府最初依靠增发货币来缓解财政压力,但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市场波动却成为困扰政府的另一个难题,如果不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新中国的经济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194912月,负责主持中财委工作的陈云提出“财政经济要统一管理”的主张。19503月,政务院通过《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史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年政务院实施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务院完成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