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A.消灭私有制B.稳定全国物价C.建立公有制D.克服财政困难
2 . 建国初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C.合理调整工商业D.在农村掀起合作化高潮
3 . 我国彻底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2021-01-2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2年《人民日报》报道《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该成就取得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开始,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私立高校退出,仿照苏联模式,工科学院增长,高校部分教学权利收归教育部等。以下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①反映出了新中国发展工业化的需求
②加强了新政权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③反映新中国在科技发展中自力更生
④折射出两极格局下中国的外交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7-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说:“资本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刘少奇此语的出发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
B.利用私人资本以克服财政困难
C.有序推进改造以缓和社会矛盾
D.发展多种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
2019-05-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美好生活既需要物质上的丰富,又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材料   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生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国按农村人口平均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则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195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92公斤、食用植物油1.7公斤、食糖0.6公斤、猪肉5.5公斤、棉布4.6米。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贫苦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8 . 下列各项关于新中国建立时的形势叙述准确的是
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
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4-0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2年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的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一五计划”取得的成果
D.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援助
2018-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