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这部宪法中得到保障,选举和罢免是人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赋予人们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摘编自邢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一行乘专列离京,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了做好“立国安邦”这件大事,毛泽东和起草小组一头钻进了宪法堆里,阅读、钻研各国宪法。虽然在起草过程中困难重重,反反复复,几易其稿,但毛泽东仍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简单明了。毛泽东说,“除总纲外,其他各章都写得比较简单。文字尽量通俗易懂,便于群众了解和掌握。”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社论号召开展广泛讨论。一场轰轰烈烈的宪法草案讨论随即遍及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苏维埃宪法颁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说明宪法的起草过程有什么特点。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2023-09-15更新 | 279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高考辽宁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倡导的国民精神上,党中央强调要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热情运用到建设中来,意气风发地建设新中国。此举旨在(     
A.形成人人平等民主的新风尚B.巩固和建设新生的人民政权
C.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余毒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
4 . 经世济民思想体现知识分子传统治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时代精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摘编自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3)从材料三的角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经世济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需要大量粮食,包括军队用粮,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经营用粮,赈济救灾用粮等。但全国尚未完全统一,人民币信用不足,生产停顿,物价不稳,且由于长时间战乱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不容乐观。鉴于此,1950年年初,中央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征粮,下令贫农只需要负担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5%~10%,中农15%~20%,富农25%~35%,地主40%~60%。政务院明文规定:中央政府征收的公粮和地方政府附加公粮,两项合计占农村实际总收益的32%。对个别富裕农户,如地主等“最高者不得超过其农业总收入的60%”,特殊者应控制在80%以内。

——摘编自杨奎松《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征收公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公粮征收方案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48年12月-1949年12月中国主要城市分类批发物价指数统计图(十三城市包括表中所列举城市外加太原、青岛与杭州)。由此可以看出(     
A.长江流域的城市物价相对平稳B.官僚资本仍掌握经济命脉
C.全国性稳定市场工作急需开展D.人民币尚未占领城乡市场
2023-02-24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现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6月,毛泽东讲道:“为了保证国家的独立,我们在编制五年计划时要把建设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增强国防力量,向社会主义前进。”

——摘编自《毛泽东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辑要》

材料二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他指出: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过去朝鲜还在打仗,国际形势还很紧张,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

——摘编自何玉长、李波《毛泽东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谈道: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人看得很清楚。

——摘编胡怀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百年变革的理论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0—1952年我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34.8%,同时期的美国为8.5%、英国为2.2%、西德为16.2%、法国为6.5%、日本为19.5%。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