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现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6月,毛泽东讲道:“为了保证国家的独立,我们在编制五年计划时要把建设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增强国防力量,向社会主义前进。”

——摘编自《毛泽东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辑要》

材料二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他指出: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过去朝鲜还在打仗,国际形势还很紧张,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

——摘编自何玉长、李波《毛泽东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谈道: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人看得很清楚。

——摘编胡怀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百年变革的理论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孟泰(1898-1967),全国劳动模范。孟泰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1926年,孟泰来到鞍山,被迫进了日本人开办的鞍钢,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抗战胜利后,眼看国民党恢复鞍钢无望,孟泰毅然离开工厂。1948年人民政权接管鞍钢后,孟泰回到鞍钢,和工人们一起顶着严寒向后方抢运器材。1949年春天,中共中央发出“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号召。面对修复高炉所需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孟泰自愿回收和修复废旧器材,最终建成“孟泰仓库”,使鞍钢于1950年成功自主修复高炉。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他组织技协积极分子先后解决了十几个技术难题,自制成功大型轧辊,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孟泰两次不顾生死抢修即将爆炸的高炉,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先后8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孟泰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据王越《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在1948年前后工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泰精神”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