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官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灭以后,土地必长此存留。可见土地安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又恶捍而私之耶。”“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摘编自吴剑杰《孙中山及其思想》

材料三   中共真正开展的土地改革,始于1946年,终于1958年左右。这一轮土地改革,是分三个阶段推进的:第一阶段,按照1946年“五四指示”,不触及中农和富农的利益,让广大贫农获得土地。第二阶段,中共夺取政权之后,在全国推行的土地改革,打破了乡村旧有的秩序,建立了新的基层政权组织。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化”(初级社、高级社),建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摘编自刘正山《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并对此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三个阶段土地政策的影响。
2 . 建国之初,由于财政支出庞大,人民政府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银元的投机买卖;一方面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棉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20%—30%的幅度猛涨。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新中国政府开展了
A.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五反”运动
C.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
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