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2 . 下表为1949—1953年中国城乡人口统计表,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总数(万人)所占比例(%)总数(万人)所占比例(%)
1949576510.64840289.4
1950616911.24902788.8
1951663211.84966888.2
1952716312.55031987.5
1953786213.35097086.7
① 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促进乡村人口增长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人口城乡结构   
③ 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的数量 ④ 总人口增长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3-3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长征精神。

材料一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材料三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地掌握了进入空间的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步发展成为由多种型号组成的大家族,具备进入低、中、高等多种轨道的能力,入轨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探索浩瀚宇宙搭建了“天梯”。

(1)阅读材料一,任选两点内涵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在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社会主要矛盾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序号会议、文件内容节选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的讲话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必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等各方面的关系,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952年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批语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材料,从①-⑤序号中任选两个,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所做的努力。
2023-1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增长和比例   

194919521957
农业84.5%74.7%62.3%
轻工业11.0%14.5%18.6%
重工业4.5%10.8%19.1%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阅读统计表格,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建立初期农轻重比例的变化。
2023-05-30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0年至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使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信任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国防力量,还改善了工业布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工业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     
年份企业数(个)职工人数(万人)总产值(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1949123165164.3868281663.3%
1950133918181.5872782651.8%
1951147650202.28101183650.1%
1952149571205.65105261139%
①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②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③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国营工业               ④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3-05-12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0年1月7—11日,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土产公司制定了1950年度及第一季度全东北土产收购计划,计划规定收购数量要比1949年扩大5倍,品种包括肉、棉、鬃、毛皮、土碱、花生、水果、扫帚、柳条、苇席等105种。此举意在(     
A.顺利地推行土地改革B.保证工业化原料供应
C.为农业改造创造条件D.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2023-04-22更新 | 375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