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棉之战”
1949 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局面。10 月,上海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联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统一行动。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三日一小涨,五日一大涨,上海米、纱、煤油、火柴价格持续暴涨。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
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广州、南京 8个主要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上海的国营花纱布公司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吞吐,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催征税收,进一步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在掌握足够的周转粮之后,中财委又部署于 1950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国营粮店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粮价连续数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机商不得不将囤积的大米全部蚀本吐出。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
——据许毅 李正华《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等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结合材料评述“米棉之战”。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 | 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
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 | 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
A.支持抗美援朝 | B.统一国家财经 |
C.稳定城乡市场 | D.推进土改进程 |
A.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 B.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C.建立起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 D.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A.消灭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 B.建立农业合作化的组织 |
C.废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D.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