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49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企业12.3万家;职工164万余人,占全国企业职工总人数的54.6%;生产总值占全部工业总值的63.2%。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民族资产阶级是重要政治力量B.民族资产阶级已掌控国家财权
C.国民经济在当时处于崩溃边缘D.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制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商北政策,农村集市贸易有所恢复,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19651978年间,自由市场基本绝述。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练摊”指本钱不多下海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和“个体户”“倒爷”一样都是贬义词。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返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待业青年”。他们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在看重“单位”的年代,练摊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举,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一帮“闲散人员”组成的练摊族开始倒服装、倒电器,硬是发了,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练摊的甜头,纷纷下海。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吸纳摊贩,发展马路经济。

——摘编自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并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和城市集贸市场得以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个体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原因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现了以修复为主题的绘画。其中,《修复永定河铁桥》(见下图)即为新中国首届全国美展优秀写生作品。这类绘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业落后局面即将发生改变B.主要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稳步实施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有了较快增长,如下表: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
2020-07-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C.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
D.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
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8 .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广告内容广告主
1949年10月24日天鹅金笔泰亚钢笔行、新知书局,华北百货分公司
胜利牌红蓝墨水石家庄华大印刷局
材料 厂
各种日用品上海日用品公司
天安门牌酱油永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寿山蒲棒大贱卖颐和园管理处
中字牌自行车华北机器制造公司
专售油印机义陆文具商行
卖房启示个人
1950年10月24日口杯饭碗等天津大新搪瓷厂
贝希尔香精上海生产化学厂
奇异安迪生老牌电灯泡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
1951年10月24日洋灰用防水粉天津真宗化学工业社
1952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3年10月24日瓷性挂瓦、脊瓦地方国营龙江县企业公司制瓦厂
1954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5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
1956年10月24日地中衡、双式真空回水泵中国五金机械公司长春市公司
1957年10月24日大明速印机介绍公私合营上海大明口写制造厂
自来水墨线笔、双面刻度计标尺公私合营上海鼎峰仪器厂
钢砂地方国营铁岭赞粒制造厂
建筑玻璃管地方国营沈阳市玻璃仪器厂
橡树牌防冻液公私合营上海南亚化工厂
安漱露咳嗽糖浆口口市公私合营民生药厂


《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官方报纸。讲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民日报》所刊商业广告变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消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10 . 建国之初,由于财政支出庞大,人民政府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银元的投机买卖;一方面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棉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20%—30%的幅度猛涨。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新中国政府开展了
A.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五反”运动
C.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
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