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0628日,中共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逐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标志着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土地改革给予了肯定和保护。700 万少数民族地区暂不开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3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1956630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二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 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

材料三     1958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对人民公社的管理体现进一步细化,“人民公社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可为公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区(或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生产队是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1983年,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完整地提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全国近99%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此,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产权模式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引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0年中共中央土地改革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材料二中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不同。
2021-09-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9中国现代经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全党今后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普遍地发展并紧紧地依靠群众的合作社经济,扶助与改造小商品经济,允许与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禁止与打击一切有害于国计民生的投机操纵的经营。农民小商品经济是站在十字路口的经济,无产阶级必须采用经济上的办法组织与领导农民小生产者,而不能用行政手段(那是完全不中用的,而且是很危险的)。

——摘编自《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等(1948年10月-12月)

材料二   要使我国由工业不发达的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发达的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力量,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摘编自《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推行的经济方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经济建设的举措,并简析1953年党正式颁发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2021-05-1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5年,我国历史上正式出现以“海关”命名的贸易监管机构。清政府为防“奸牙勾串渔利”,于1757年实施粤海关“一口通商”政策。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夷五事》,对外商在广州口岸的贸易和生活实施全面严格管制。粵海关监督即为清朝海关的最高领导者。粤海关监督作为内务府成员和皇帝亲信,既不屑于具体管理对外贸易和关税征收,也缺乏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满足皇室、各级官僚及其自身的需要。正因如此,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19世纪中期,我国产生了实际上由外国人扮演主要管理角色、专征洋船贸易税的中国海关机构一一洋关。1854年,英、法、美以税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攫取江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明确了邀请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制度,并从上海一口推广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且其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甚至在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同时,洋关引进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及先进的人事管理、会计统计、稽查等制度。

——摘编自谢松《从粵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材料二1949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暑筹备处。为研究新海关的发展方向和交流经验,中财委邀请全国各关的代表来商讨筹建新中国海关。1949923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时任中财委主任陈云同志发表讲话,他的中心思想是:旧海关变成新海关不要一下子都打碎,要慎重;海关的业务和技术要逐渐改进、修改;旧海关的人员不能全部辞退,要有选择地留用;要搞好新海关人员和旧海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制度要逐渐统一。会议结束时,苏联专家也介绍了苏联海关的经验。194910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新海关税则。

——摘编自余崇懿《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海关》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海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海关筹建的特点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