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20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B.一五计划鼓舞了人民的热情
C.苏联的援助D.三大改造的结果
2024-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115~30日“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期间中央人民政府调入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物资统计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天津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3.2亿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4亿斤,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

——数据综合自《陈云文选》(1949~1956

材料二   1955年“平均每社生产11.9万市斤,其中高级社为50.4万市斤,初级社为11.6万市斤,平均每人生产粮食812市斤,其中高级社为966市斤,初级社为808市斤,……与1955年全国每农业人口平均生产粮食706市斤来比较,初级社平均多产14.4%,高级社多产36.8%” 。收入方面,1955年“平均每户收入为424元,……高级社平均每户收入为776元”。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也证明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摘编自《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的意义。
3 .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政府进行的没收官僚资本、银元之战、土地改革运动,它们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恢复了国民经济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完成了政权建设D.开启了工业化道路
2024-01-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特别关注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从认识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主动性作用,同时发出“绿化祖国”伟大号召,以恢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长期战争和生产力低下等原因而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绿化祖国行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认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大局出发,以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担当,倡导“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彭秋归《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蕴含的智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49年,上海投机资本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在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大做投机生意。上海从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米价上涨3倍,纱价上涨3.5倍,煤油火柴上涨2倍。在党中央的精心指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的胜利,此胜利有利于(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探索社会主义改造
C.顺利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2024-01-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9年6月,人民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同时收紧银根。这些做法(     
A.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都采取了行政手段
C.稳定了物价,人民政府得到人民信任D.保证了财政收支平衡
2023-12-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接管企业最初采取“原封不动”的办法,即在形式上原封不动,旨在把企业完整地接管过来,不破坏生产秩序,对旧人员实行原职原薪,表明人民政府给他们生活出路。这一举措(     
A.旨在尽量保持原有生产形态B.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恢复生产
C.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D.实质上是将官僚资本公有化
2023-09-18更新 | 112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需要大量粮食,包括军队用粮,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经营用粮,赈济救灾用粮等。但全国尚未完全统一,人民币信用不足,生产停顿,物价不稳,且由于长时间战乱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不容乐观。鉴于此,1950年年初,中央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征粮,下令贫农只需要负担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5%~10%,中农15%~20%,富农25%~35%,地主40%~60%。政务院明文规定:中央政府征收的公粮和地方政府附加公粮,两项合计占农村实际总收益的32%。对个别富裕农户,如地主等“最高者不得超过其农业总收入的60%”,特殊者应控制在80%以内。

——摘编自杨奎松《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征收公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公粮征收方案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为了适应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需要,国家采取了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相结合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发展国过程中国家行政命令的调节作用,1954年后,大型国营企业陆续收归中央各部直接领导。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经济B.使国家对国民经济实现完全地管控
C.为实现工业化做准备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023-0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