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里的上海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2024-02-2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后,党内一部分干部中存在要挤垮私营工商业的错误倾向,致使私营工商业出现商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营业亏损等困难,关店歇业逐渐增多。毛泽东同志针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了及时的教育、批判和纠正。毛泽东采取保护私营工商业措施,旨在(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稳定物价和土地改革
C.恢复经济巩固政权D.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6 . 下表为中国四类产品产量指数统计表。其中产品丙为(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

产量(万吨)

1949年

1952年

1988年

1989年

1932

22.5

18.2

36.4

242.2

237.8

1933

44.5

73.5

147.4

1046.5

1071.2

1936

5735

84.8

119.4

294.9

314.1

1943

92.3

17.1

4146.3

6438.8

6672.8

A.钢B.茶叶C.纱D.稻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如表推断(     
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
年度195019511952
社会商品批发(%)国营及合作经济31.4257.1178.39
私营经济68.5842.8921.61
社会商品零售(%)国营及合作经济3.6616.3661.81
私营经济96.3483.6438.19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B.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D.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2024-01-20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建国初期,上海股市刚开市时,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反映了(     
A.共产党主动运用了市场经济规律B.政府依靠组织手段应对银元危机
C.社会主义改造帮助打赢米棉之战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195011.35.55.80.90.91——
195119.67.612.01.20.92——
195219.48.211.21.21.02——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12-27更新 | 50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0年,国家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权和专利权中选择其一:发明权归公有,国家给予发明人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国内任何单位 个人都可免费使用;专利权归私有,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实施权。该条例(     
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