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       
A.改变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外交B.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开始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2024-06-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 . 【历史现象的背后】

材料

时间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展品宣传形式及其它
195719个国家(地区)共1223人参会,其中港澳采购商1021人。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以新闻单位发表消息和文章为主,各交易团、陈列馆在接待参观中发挥宣传介绍作用。
197282个国家(地区)的14598位客商参会,日商到会踊跃。丝绸、童装、皮草、空心胶囊、饮料罐头、瓷器、烟花、刺绣等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外电评论:“中国正运用供求关系的概念,以世界市场能负担的最高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
198696个国家(地区)的31717位客商参会。以“中国生产”和“中国制造”为主。序厅中的领袖画像换成宣传画《迎宾花篮》,宣传改革开放。
2013210个国家(地区)共20万客商参会。大型机械、车辆、电气产品及计算机、通讯设备等智能化展品。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向全球采购商开放,实现采购信息直接对接。

——摘编自陈韩晖等《广交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生与发展》


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1957—2013年广交会的历史变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20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说,“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了各国和平相处的基础,是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被写入了联合国文件。直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国家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积极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足迹遍及两大洲20余国。每到一地,他都受到热烈欢迎。他与各国领导人进行深入会谈,取得许多成果。他的亚非之行掀起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团结与日俱增。周恩来也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争取与西方国家的友好交往。在中法建交、中美建交这些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中,都有他的心血和智慧。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8个增长到107个,且在此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付出和领导。

——孙旋《新中国外交的中流砥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与中国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做出的主要贡献。
4 . 习近平指出:“总结国际关系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来B.符合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C.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认可和支持D.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一致
2024-01-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我向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胡适《吴虞文录序》(1921年)

材料二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 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

——摘编自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

材料三第一目标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 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第三教材大纲
(一)上古史: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二)中古史:两汉之学术与宗教……中国文化之东被、 宋之学术思想、中国文化之西渐……(三)近世史:清代之文化;(四)现代史:最近之文化; (五)综论: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关系、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之责任。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一年颁行)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适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动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主要史实。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题
6 . 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在中国政府的建议下,苏联政府发表宣言,宣布今后遵守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原则。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更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主要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B.推动了新中国史上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C.避免了中苏关系可能走上歧路的严重危险
D.已经显示出其灵活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7 . 如图是1955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书籍、期刊数量统计(单位:册/件/篇),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收到寄出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1955年846902819144451468
1956年243273049150411696
1957年246377277244803210
A.“一边倒”方针的提出B.和平共处原则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D.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
8 . 2007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对美、英等国提出的有关缅甸的毒品、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代表王光亚表示,缅甸问题本质上是一国内政,缅甸国内局势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安理会介入缅甸问题不仅逾越职责,而且无助于问题解决。因此,中国投票反对安理会通过该决议草案。中国此举(     
A.发挥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B.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新发展
C.改变了全球新冷战的态势D.维护了缅甸国内局势的稳定
2023-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4年,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A.引发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热潮B.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
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531956

时间事件
1953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1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上述年表,从政治、经济、外交角度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