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827日起,美国飞机对我国东北城乡不断进行轰炸、扫射。101日,朝鲜关于中国出兵给予援助的请求传到了北京。同一天,斯大林建议中国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的电报也发到了北京。102日,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摘编自杨晴《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的丧权辱国的外交遗产,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新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50年浙江省嘉兴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的原因。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请列举1953—1955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3)指出与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 . 和平,理应是全世界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材料二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是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为取得“霸权”,希特勒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极权主义政权”是指哪个国家?为了“国际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为争取和平所做的努力,并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
3 . 中国近代外交

材料一   从晚清王朝的本意上说,保持“天朝体制”和“上国”地位是宗旨,所以无论面临多大的外界压力,晚清王朝誓死保留了负责朝贡外交事务的理藩院,这种抗争直至1895年朝贡体系完全崩溃为止。在西方的强迫之下,晚清王朝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外交交涉而按西方的要求设置了主管洋务的总理衙门,并在上海和天津设置了南北洋大臣,负责一切对外交涉。而自1875年开始,晚清王朝在内外压力下设置的使领制度就更明显地反映出其对近代国际体系中的国际法原则的一种适应。1873年,同治帝在紫光阁以“五鞠躬礼”代替朝贡礼接见了当时列强驻华公使与代表,此举解决了自1793年以来中西方外交体制在觐礼问题上的争议。对晚清王朝而言,这实属无奈之下的变通与适应。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际法长期处于西方主导之下,中国等亚非国家被这一体系边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次尝试,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新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性国际法属于一个体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简单重复,而是选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

——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法制意义,并指出新中国能够维护司法主权的原因。
2022-05-20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