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他还指出:“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新中国初期外交中最能体现钱穆先生思想的是
A.一边倒B.不结盟C.反对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08-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谢益显在《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新中国“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④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4 . 1956年11月,毛泽东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表明,当时我国
A.贯彻“求同存异”的方针B.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5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 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邦长拉扎尔向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的中国妻子郭庆兰赠送礼品。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提出
B.1955年亚非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C.《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都认为要实行该原则
D.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20-07-2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首先是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为此,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
A.“一边倒”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重返联合国的计划
8 .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对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进行“反限制”斗争,大力开展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一举措
A.展示了良好国家形象B.体现了 “一边倒”外交政策
C.构建了睦邻友好关系D.彰显了不结盟的外交新思路
9 . 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1963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等非洲十国,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增进了中非友谊和互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
A.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重视发展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
C.为打破外交困局进行政策调整D.致力于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 . 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联合国大会最早提出B.使中国顺利重返联合国
C.得到世界所有国家拥护D.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