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121日,缅甸总统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加佐·维约普拉诺托在1957年初回国述职时向记者畅谈他在中国的观感时说:“我跟中国最贴近的邻国,如印度、缅甸、尼泊尔、越南、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使们经常接触,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中国和平政策的本质,为此对中国完全不再有任何顾虑。我们印度尼西亚在邻国中是距离最远的一个。却要神经过敏地担忧,那岂不是大笑话!”

——摘编自孙泽学、常清煜《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对话、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积极参与亚欧会议,作为观察员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持东亚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周边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合作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特征。中国通过机制化的平台更能拉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与东盟共同创建了以合作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共同推动新型地区关系与地区发展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力求发挥引领而不主导的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张蕴岭《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合作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争取了英国的柴油机、起重机等项目对中国开放。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对中国增加出口钢材、机械、仪器和车辆等项目。这意味着(     
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获普遍认可B.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
2024-04-11更新 | 350次组卷 | 12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日内瓦会议也成了中国同西方主要大国接触的重要场合。20世纪50年代,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限制同中国的往来,但是,在这个解决国际问题的场合上,西方大国不得不面对这个他们在外交上还没有承认的国家。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标志着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B.意味中国全国突破西方封锁
C.使得西方承认新中国合法性D.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024-02-21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热点10 周年热点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苏联与中国采取一致协议的原则,谋求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会上分工合作的策略迎合了双方需求;会外立足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行了协调。最终印度支那和平协议达成。这一系列外交活动(     
A.彻底阻止了美国在远东的扩张B.有效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有助于维护远东乃至世界和平D.旨在满足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
2024-02-08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为推动各方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协议付出了艰辛努力。周恩来介绍越、老、柬三国代表相识,促成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了解。在中国代表团的晚宴上,三国代表相互谈起各自国家的情况及对会议进程的看法。三国代表都认为,直接接触有利于会议的进展,还约定今后直接联系见面。周恩来在伯尔尼法国驻瑞士使馆同孟戴斯-弗朗斯会晤时强调,解决印度支那问题,首先要停战。印度支那三国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承认解决三国问题的办法有所不同。

——摘编自廉正保《日内瓦会议风云录》

材料二   1954年7月21日,会议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签订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这些协议规定:实现印度支那全境停火;法国撤军;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他们的内政不予干涉。还规定了停止敌对行动的具体办法及其国际监察和监督措施,以及三国自由选举等。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但声明将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去妨碍协议的执行。

——摘编自王春良、祝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会各方的态度。
2023-1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有理想信念不难,难的是一生信念如一。年轻时,周恩来曾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一生,他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

材料三   时时处处,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人民。“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邓小平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

材料四   在外请客吃饭,周恩来从来都是按照标准自费。一次邀请随行人员吃便饭,省里同志要付钱报销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取10元,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共收了20元。他担心付的钱不够,临走又留下10元请机场转交。

——以上材料均选自《永远的怀念——写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在20世纪50—70年代于外交领域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2-1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日内瓦会议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非常巧妙地利用了敌方的矛盾,使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后周恩来总结说:外交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该结论
A.已成为规范国际外交的重要准则B.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局面
C.是具有现实主义的中国外交策略D.包含一定程度理想化的成分
2022-04-07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4月,中、苏、朝、越四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日内瓦会议的预备会,各国代表通报对日内瓦会议的设想,并就参会的方针、政策和谈判方案等问题进行磋商。周恩来表达希望苏联和中国磋商协同行动的原则。经多次协商,中、苏、朝三国就朝鲜国家重新统一的纲领达成共识。426日,日内瓦会议开幕后,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代表与中、苏、朝三国代表开始陷入严重的对立,随后几天的讨论,很难形成协商解决问题的氛围。在谈判面临僵局的情况下,周恩来建议设立一个由中立国家组成的中立机构,对负责实行全朝鲜选举的朝鲜机构给予协助,法国代表认为该建议使“谈判前进了一步”,但遭到南朝鲜的强烈反对。日内瓦会议最终未能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方面达成任何协议。周恩来指出:“在朝鲜问题上,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在一个问题上是有收获的,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证明了苏联、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在寻求用协商方式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证明我们对朝鲜的和平统一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摘编自宋晓芹《停战后中国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努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指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周恩来“在一个问题上是有收获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外交代表团)应着重揭露美国及其追随者在会议中两面派的手法,他们一方面在会内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又在会外加紧进行法、美谈判企图延长和扩大印支战争,组织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该会议上,中国
A.成功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首次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与印缅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22-01-17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
A.逐步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已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C.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D.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