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五十年代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有(       
A.先后与苏联、印度、瑞典等国建交B.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提出并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24-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4年6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莫洛托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所做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总结中指出:“……旧内瓦会议明显地证明了这样一种状况;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许多国际问题,尤其是事关亚洲局势的问题,根本无法审理”。这体现了(     
A.新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B.新中国的“一边倒”政策取得重大突破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D.新中国“求同存异”方针促进各国合作
3 .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结果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新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结果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A.欧洲共同体建立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D.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签署
4 . 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先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第二次是在1956-1965年,主要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体现出(     
A.深受革命外交的影响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中国外交理念的调整D.美苏实力不断遭到削弱
2023-12-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侵略者不愿正视亚洲的现实,他们还在妄图保持殖民国家在亚洲的特权,还以为现在和19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以为亚洲各国人民仍旧可以继续作为殖民者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为了实现这条路线,美国侵略者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他们还在对其主要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亚洲各国接受美国的计划,因为连其主要盟国,也对美国的这种冒险政策表示顾虑。

——摘编自艾纳《美国殖民主义在亚洲》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出了解决亚洲问题唯一合理的途径,这条途径必须以承认亚洲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主权等基本权利为基础。被视为日内瓦会议五大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议上的一言一动,都被与会各国关注着。在开会的时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的代表发言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有的在看报,有的在办别的事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连(同声传译)耳机都不戴上。可是,当中国代表发言时,他们全都把耳机戴上,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其实,新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仅是会议厅中的全体人们在倾听着,全世界的人们也在倾听着。

——摘编自福英《谈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二战结束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的发言在日内瓦会议上受到与会各国关注的原因。
6 . 下表是新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情况。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参加时间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与会国家数量
1949年11月亚澳工会代表会议14个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37个
1954年日内瓦会议5个
1955年万隆会议29个
A.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实施“一边倒”外交方针
C.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D.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这一外交政策上的转变(     
A.体现了中国外交革命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2023-03-05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欧国家加入了美国的对华经济封锁。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英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法两国也开始了经贸文化往来。这说明(     
A.英法脱离美国影响B.日内瓦会议由中国主导
C.中国国际地位上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023-01-0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虽然首次亮相难免紧张,‘开第一次会时,我(周恩来)心也在跳,面对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到底是对他凶些还是缓和些都要考虑。’,但中国代表团积极的外交斡旋给国际留下了深刻印象。借此会议,新生政权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也确保了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利于工业化建设。”该“会议”是(     
A.中美建交会谈B.日内瓦会议C.亚非国际会议D.朝鲜停战谈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