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407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联系
3 .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参加某一国际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判断:“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尤其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负有特别责任的大国之间,将有可能在互相尊重的平等地位上,根据亚洲各国的切身利益及世界和平的共同利益达成协议。因此,它标志着各大国以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的一个起点。”这一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10 .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有何共同追求?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