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强调, “对于会议的工作,中国代表团将尽一切努力设法达成协议,特别是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这次“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B.改善了中美两国的关系
C.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D.解决了印度的独立问题
2 .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出席某次国际会议前说:“这个会议将要讨论…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如果问题能够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我们将努力同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合作,来共同寻求解决这些亚洲迫切问题的措施”。据此推知,这次会议
A.密切了亚非各国友好关系B.有助于缓和中国的周边局势
C.打破了西方对华孤立政策D.为中国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2022-02-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7月,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C.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D.求同存异方针积极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4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改变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
A.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
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2017-08-29更新 | 1694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