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美国《TIME》(《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杂志,有世界“史库”之称,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于1923年3月3日共同创办。近代以来,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
时间民国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的中国人(部分)
20世纪20年代1924年封面人物是大军阀吴佩孚,赞美为主,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当时孙中山正领导国共第一次合作、筹备反对军阀的斗争;192744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很快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0世纪30年代1934年封面人物是皇帝溥仪,赞美为主,表现对溥仪正式就任“大满洲国皇帝”的关注。19353月封面人物是汪精卫,赞美为主,强调汪精卫的亲日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19362月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国”溥仪,苏联斯大林和中国蒋介石。强调中国承认“满洲国”是实现东亚和平的关键。
20世纪40年代19416月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重庆城的保卫者。强调国民党领导抗战的“丰功伟绩”。194261日期刊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强调“美国的支持使蒋介石意气风发”。19433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宋美龄,赞美她激情感人的演讲和迷人的风采赢得美国议员的普遍支持,同时强调“没有美国更大的支持,中国只能暂时忍耐”。
20世纪50年代195012月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背景是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9543月期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WarandTalkingPeace"。
20世纪70年代197111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9年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20世纪末以来1999年中国50周年大庆,亚洲版封面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聚在一起;2002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胡锦涛再次出现在2007年的《时代周刊》上,封面以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文章标题是《中国:一个王朝的黎明》。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习近平已经连续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榜。
巩俐、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舒琪、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姚明、张惠妹、周星驰、韩寒、李宇春、刘翔、郭晶晶等大批文体明星均上过《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
根据以上材料,请根据两个或多个时期的报道倾向,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9-20高三上·江苏徐州·期中
2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

材料三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所述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协议中首先提出的目的何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