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据素养,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020-12-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2020-12-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年2月苏美、英、法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3月开始的奠边府战役在中国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但战争随时有复杂化国际化的危险,美国提出了“联合行动”的倡议,着手筹建东南亚条约组织。在美国看来,“如果能这样做,我们就将以强大而团结的姿态进入会场,从而有望令共产党人在会上作出让步”。周恩来在赴日内瓦会议前向印度驻华大使指出:“摆在亚洲国家和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它们如何能够自救”,而自救的办法便是“要团结友好,反对侵略,不参加军事侵略性的集团”,这样,“美国的阴谋就不能得逞”。中国代表团的任务是要在会上“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要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

——摘编自李丹慧《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解决印支问题再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动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与苏联共同宣传要实现印支和平。赫鲁晓夫主张美苏缓和,苏联不愿被中国拉入到印度支那同美国直接对抗。当时的中国正准备集中精力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和平解决印支问题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英国一向不愿印度支那战争进一步扩大,因为联合军干涉势必导致与中国的战争,那样将危及英国在香港、马来西亚地区的利益。1954年2月19日,在苏联的倡导下,美、英、法、苏四国外长在柏林召开会议,会后宣布两个月后召开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和平与印支停战问题,并邀请中国与会。

日内瓦会议开幕两天后,锡金、印度、印尼、缅甸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科伦坡召开会议。他们讨论并支持印支停战,反对美国在东南亚建立军事同盟体系,尤其是印度反对美国介入亚洲事务的立场更为积极和鲜明。7月21日,日内瓦会议达成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终于实现了停战。

——据李益波《印度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支那停战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度支那停战谈判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史逝世后,苏联新领导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修改,尝试缓和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和平共处,争取使冷战对抗从其最全面、最激烈的形态显著降级。

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会议决定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鉴于英法两大盟国的积极态度,美国不得不同意召开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摘编自赵慧君《1954年日内瓦会议研究》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召开以前,中国政府就决定在会议之外与英国代表进行接触。会议期间,英方对中方释放出较为友好的态度,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抓住机遇,与英方进行频繁接触,这种做法对1954年6月17日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公报起了促进作用。联合公报宣布中国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随后在英方盛情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国进行了贸易访问。

——摘编自邓力《日内瓦会议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关系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
2020-01-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建国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乔的笑”     各国代表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材料三   


上海合作组织标志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会议(2015年,西安)


(1)综合材料一所给的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三大事例。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历史照片拍摄的时间.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图文与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有哪些成员国?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请指出其特征。
2019-1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美帝国主义是新中国最危险的敌人,迫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参加国有中、苏、美、英、法及其他有关国家,共23个国家的代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秦榆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提到多极化,人们就认为是现有世界大国追求共同主宰世界的一种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其内涵……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多极化不同,而“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幅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

——摘自梁凯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并指出日内瓦会议对中国的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中国所倡导的世界多极化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于这一内涵,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019-09-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事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与政》


(1)“一边倒”的含义是什么?对新中国有何意义?

材料 二:“我知道,在1954年那次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下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2)“1954年那次会议”指哪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它对新中国有何意义?
(3)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材料三:“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

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也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我们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改善我们的关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摘自尼克松访华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谈纪要


(4)为什么改善中美关系也是中国的“愿望”?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中国有何意义?
(5)在材料二、三、四中,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外交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外交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竟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2019-06-23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