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会议B.日内瓦会议C.巴黎会议D.开罗会议
2022-06-14更新 | 258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郴州市 2017 年下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高一历史试题
3 . 1954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对会议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②周恩来提出的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
③会议期间,周恩来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进行了修改
④会议签订的协议使法国结束了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周恩来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B.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会议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显示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6 . 参加日内瓦会议
(1)1954年,日内瓦会议开幕,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________的重要会议。
(2)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____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主持正义、维护________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2021-08-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
A.逐步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已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C.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D.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8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不结盟运动会议
9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的活动,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对外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因为日内瓦会议
A.解决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