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和”的因素。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求同存异”,强调的是对“不同”进行融合和包容,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儒家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见,儒家“乐”的教育,其核心是“求同”;而“礼”的教育,核心是“存异”。这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观点,是我国和谐文化的核心。

——摘编自《月读》《资政通鉴——释“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材料二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最早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提出求同存异思想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说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成功实践求同存异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发言中的“同”与“异”各指什么?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
2022-05-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
C.“非暴力不合作”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新中国走上世界外交舞台B.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
C.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D.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22-05-04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时间记录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地位D.加强亚非合作,拓展外交空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知道美国在破坏和干涉万隆会议,但周恩来还是借万隆会议之机向美国发表公开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周恩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中国内政外交需要B.忽视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C.旨在展示中国的和平诚意D.获得了美国的积极回应
7 . 阅读下列图片资料,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图一;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上

图二: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

图三: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图四:周恩来出席万隆亚非会议
(1)根据图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方针?
(2)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理时,双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周恩来在万隆亚非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万隆亚非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2-04-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表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本次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C.会议上,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22-04-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饭(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依现时的情况说来,高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结合所学,简述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并简析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