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材料一   约从11世纪起,中非交往再次走向高潮。东非僧祗城邦国(又称层檀国,今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开始与中国交往。《宋史》中记载了层檀国派使者持国书来 华,宋神宗授予他“保顺郎将”封号。中国船舶经由南中国海、红海可抵达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元世祖忽必烈曾派遣使者前往东非马达加斯加岛考察。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 到非洲,访问了东非的摩加迪沙等地,其足迹达到南纬九度。这时期,中国输往非洲的商品中,瓷器取代丝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商品,非洲则主要将香料、象牙等输往中国。考古学家在北非、东非沿海以及赞比亚(非洲中南部内陆国)等地发现宋元陶瓷器的遗址。元代地理学家曾编绘非洲地图,将非洲画成倒三角形,画出了非洲北部有撒哈拉沙漠,南部尖端向着大洋。

——摘编自张象《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

材料二   非洲国家与中国交往事件(部分)

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亚非会议期间会见埃及等非洲多国代表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1958年中国首次提出“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则
1961年中国与加纳签订经贸协定,派遣农技专家去加纳进行种植活动,并向 遭受水灾的索马里提供救济款和国产药品
1963年中国派出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
1965年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总计达到19个
1971年在26届联大关于中国问题的提案投票中,非洲26国投赞成票
1970-1976年中国工程队援助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中国与非洲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背景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交往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下列选项中,与此论断无关的史实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出席万隆会议C.加入世贸组织D.设立亚投行
2024-04-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121日,缅甸总统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加佐·维约普拉诺托在1957年初回国述职时向记者畅谈他在中国的观感时说:“我跟中国最贴近的邻国,如印度、缅甸、尼泊尔、越南、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使们经常接触,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中国和平政策的本质,为此对中国完全不再有任何顾虑。我们印度尼西亚在邻国中是距离最远的一个。却要神经过敏地担忧,那岂不是大笑话!”

——摘编自孙泽学、常清煜《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对话、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积极参与亚欧会议,作为观察员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持东亚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周边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合作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特征。中国通过机制化的平台更能拉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与东盟共同创建了以合作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共同推动新型地区关系与地区发展进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力求发挥引领而不主导的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张蕴岭《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合作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2024-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这次会议的前途……只在概念上有历史意义……几乎所有参加国都不会满意”,“认为这次会议会有肯定的结果,未免太冒失了”。而奇迹却发生了,最后全体一致通过了内容广泛的《最后公报》。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结果出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周恩来总理在会上的杰出贡献。这次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
C.亚非会议D.日内瓦会议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某次会议期间提到,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总理的这一发言(     
A.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B.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C.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2024-03-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据此可知,周恩来的这段话体现的方针是(       
A.“亲、诚、惠、容”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边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参加万隆会议前,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的战略总方针,旨在强调亚非国家的共同身份,避免陷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争论。这一战略(     
A.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B.奠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新原则
C.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D.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2024-03-16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之前.中国代表团制定了“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的战略总方针,中国要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战略(     
A.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思想B.实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024-03-05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下列有关于这次会议,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B.解决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024-03-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