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部分)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二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概述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概述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际遇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释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摘自《人民日报》1955421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名称。这次会议中我国提出了什么方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与其相关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以及三大方针。
(2)请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三项外交成就。
2023-09-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亚非国家走上了团结、自立、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攻击和污蔑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企图以此在会内掀起反华逆流,制造猜疑和分裂气氛,进而使会议不欢而散。与此同时,一些主张中立的国家和参加军事集团的国家在会议上也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牢牢地把握和平外交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和平外交的姿态。依托印度和缅甸作为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的双重身份,共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话语的传播和实践;充分尊重亚非国家要求和平、要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强烈诉求,积极回应周边国家的期望和关切。由此,新中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国家充分展现了敢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有力地改变了西方舆论对新中国的妖魔化。通过万隆会议,新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己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认同,强调中国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突出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共同点。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同”与“异”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整理自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

材料三   20133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的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3月中国经济网报道


(1)根据材料一回答会议的名称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变化。
2022-01-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饭(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依现时的情况说来,高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结合所学,简述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并简析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屋子再请客”。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材料二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不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2)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022-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体育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联邦政府对体育投入较少,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体育设施亦有限。1933年,国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斥资修建公共场地设施。到1937年,民政工程署所属的就业促进管理局用10%的预算修建了约1万个公共体育场馆。

——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1个体育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

1954年,美国所操控的国际奥委会领导者坚持两个中国,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中国1958年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1963年,印尼与中国共同倡议,在首都雅加达举办了新兴力量运动会,印尼、中国、越南、朝鲜、索马里、突尼斯、古巴、玻利维亚等48个国家不顾制裁和阻挠参加了比赛。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体育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的美国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外交是如何影响新中国50-60年代的体育发展的,并指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