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一五计划基本建设的投资分配情况,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部门资金(亿元)比重(%)
工业248.558.2
农业、水利、林业32.67.6
贸易、银行、物资储备12.83
文化、教育、卫生30.87.2
城市公用事业163.7
其他4.61.1
A.政府投资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蓬勃开展D.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2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也实行统购统销。这些政策是
A.两极格局国际形势下储备物资应对之策
B.三大改造背景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C.长期战乱后确保生产力逐步恢复的做法
D.不利于保障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增长
3 . 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工商业者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

——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

——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

材料三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   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新中国成立初期,下列史实中能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有
①1953年完成“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②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
④1956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