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是1949-1956年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表(单位:亿元)。该表可以反映出(     
时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生产总值326384420484510535575610
A.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顺利完成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效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间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B.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
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国家颁发如图凭证的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D.保持多种经济成份,促进经济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1950—1956年国有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百分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型
年份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各项税收78.7864.9256.1656.1253.9151.1350.28
国企收入13.9824.4432.9335.9640.6344.9147.92
其他收入7.2410.6410.917.925.463.961.80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D.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2024-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早在合作化运动开始阶段,部分合作社针对社员“窝工”“怠工”的现象,发明了“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生产责任制度。八大前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对此大为肯定。这体现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探索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陷入困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进出口商相当有影响力,各口岸进出口商一般都是当地大商户。但到1950年,国营外贸进出口额却占到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到1952年,国营经营比重上升到92.8%;到1956年,这一比重近于100%。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了困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D.“一边倒”外交方针初步形成
2024-02-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1950-1957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演变情况(单位%)。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参加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10.719.240.039.560.364.996.397.5
其中:生产互助组10.719.239.939.358.350.7____
初级合作社____0,10.22.014.28.51.3
高级合作社____________87.896.2
A.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具有渐进性B.本质是农民私有土地的联合使用
C.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齐头并进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B.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C.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D.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1953—1957年间农民货币收入购买力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153.2167.7168.9194.8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137.8157.6160.2179.4
A.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的积极推进
C.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就业人员大增,城市和工业用粮也随之成比例增加,这导致物价全面波动、工资上涨,进而波及工业生产。对此,陈云提出:粮食问题,必须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此举推动了(     
A.农业集体化改造B.政府工作中心的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