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发布《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亿零193万8035人。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A.为选举人大代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B.为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人口增长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逐步发展
2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制度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人民民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019-01-30更新 | 2281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其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历史进步意义?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并列举建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2018-01-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因此,这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规定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B.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
D.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